时间:2025/07/01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中欧城市、科研机构,共同举办的“1.5度主动健康国际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成功召开。会议由WHO全民健康覆盖合作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与海南宁远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承办。来自WHO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中国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法国维希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欧洲大学、温泉、食品和标准等主动健康产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气候健康协同合作。会议期间,WHO与中欧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日内瓦1.5度主动健康行动倡议”(Geneva 1.5°C Proactive Health Initiative),标志着全球首个聚焦城市气候健康治理的跨国产学研合作平台正式启动。

1.5度主动健康国际研讨会合影
会议聚焦“1.5度主动健康”新范式、“从实验室到社区”的创新实践以及城市行动三大核心议题
● 科学前沿:定义“1.5度主动健康”新范式
会议首次系统阐释“1.5度主动健康”概念,强调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内的健康协同效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传染病、营养不良等问题,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例死亡,超 HIV/AIDS、疟疾和结核病死亡总和,且全球99%人口暴露于超WHO安全标准的空气中,污染问题普遍性凸显。
● 创新实践:从实验室到社区
中欧机构分享了空气质量改善、城市健康评估、温泉疗法创新、主动干预医疗、绿色空间、绿色医院、食品健康方案、可持续产品标签等实证案例。
● 城市行动:健康最后一公里
研讨会特别设置城市实践专场,中国保亭与法国维希作为中欧健康城市代表,展示了自然疗法与气候适应性发展的创新模式。
重磅成果
● 发布《日内瓦1.5度主动健康行动倡议》
包括三项核心主张:
—理念认同与意义。高度认同“1.5度主动健康”的理念创新,这对应对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威胁以及推动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研究与实践推动。承诺全力推动“1.5度主动健康”的循证研究和实践,以气候韧性卫生系统为核心框架,整合知识赋能、自然疗法、数字健康、营养食品、居住健康等主动干预措施,并通过绿色融资等政策激励,实现可持续的主动健康。
—国际联盟组建与协作。发起成立“1.5度主动健康国际联盟”,搭建主动健康科研、城市发展、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设立专业工作组,汇集专业知识、经验、政策工具与合作机会,推动跨学科的国际协作与试点项目。
● 中欧主动健康城市合作启动
保亭与维希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温泉医学与中医药融合,健康人才交流与培养,主动健康科研创新,社区间文化、教育及经济互动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权威声音
WHO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Maria Neira出席研讨会并致辞,对主动健康项目的创新、多方协作和全球引领性等表示高度赞赏。
WHO全民健康覆盖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向研讨嘉宾诠释“1.5度主动健康”的含义,提出“对比以疾病为中心的被动健康,主动健康以健康为中心,覆盖全生命周期,整合医疗、环境、教育等多部门,构建‘促进-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服务”。
WHO空气质量、能源与健康部门技术官员兼代理部门负责人Heather Adair -Rohani分享了世界卫生组织应对空气污染健康风险的战略框架,包括推动多部门协同干预、更新《空气质量指南》、发起全球行动倡议等;展示了包括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工具、能源与健康解决方案、教育培训资源等在内的技术工具与能力建设方法。
WHO气候变化与健康部门负责人Dr Diarmid Campbell-Lendrum揭示了全球气候与健康风险现状,强调气候行动的健康协同效益,并从“专注于积极愿景,组建国际合作网络以实现特定目标,收集征集并提出投资案例,而不仅仅依赖传统援助,超越气候和卫生方面的‘垂直’支持体系,发挥领导作用并寻求包括WHO在内的伙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WHO全球环境健康科学顾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黄薇分享了全球环境健康政策与中国研究案例,提出“开展基于暴露组学的全生命周期干预,应涵盖生态系统以及包括绿色空间、自然疗法、食品营养等在内的生活方式,实施从人群到个体的主动健康管理”,并强调要“结合科学证据与风险沟通制定干预政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分享了华西医院在应对气候变化与健康挑战中采取的全球研发、紧急护理与疫情控制、先进健康模式优化、风险意识与公众教育、绿色医院建设等五大方面实践行动,并倡议从制定合作计划、设立AI预警平台、国际基金、建立跨国政策协调机制、全球研究网络及公众行动指南等方面推动全球协作。

WHO环境、气候变化与健康司司长Maria Neira,WHO全民健康覆盖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学系教授、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明辉,WHO空气质量、能源与健康部门的技术官员兼代理部门负责人Heather Adair -Rohani,WHO全球环境健康科学顾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黄薇,WHO气候变化与健康部门负责人Dr Diarmid Campbell-Lendrum,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
城市实践与行动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穆克瑞表示,“保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建设中欧(保亭)绿色数字创新合作区、设立主动健康科技基础设施、启动绿色数字创新合作项目(GDIP)等行动,积极探索主动健康城市的发展路径,力争把优质的气候生态资源与全球分享,服务全人类。”法国维希市副市长Yves-Jean Bignon分享维希市以温泉资源为核心,通过“治疗+运动+社交”的三维模式,将城市规划与主动健康管理结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经验。

中国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穆克瑞,法国维希市副市长Yves-Jean Bignon
会议期间,中国保亭代表团赴法国维希市交流主动健康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包括:温泉医疗中心、自然护肤品研发、温泉衍生食品、全程可溯源的健康功效矿泉水等。
跨界协作
WHO气候与健康变革行动联盟秘书处负责人ELENA Villalobos Prats女士分享WHO在国际化联盟的组织和运行经验。欧洲温泉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Anne Gonneau 分享欧洲对于利用自然禀赋发展主动健康产业的主要经验。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劳九迟从食品健康角度,阐述丹麦在1.5°C主动健康的核心理念与实践。德凯中国区管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审核总经理韦斌生分享标准规范对实现具有气候韧性的主动健康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城市低碳可持续转型的作用与实践经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分享了环境改变对于呼吸疾病预防与治疗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基于主动健康理念更新临床医生培养模式,并努力探索绿色医院实践。中国海南保亭县县委书记穆克瑞分享在开展基于环境气候的健康行动进程中,基层政府通过提供政策环境、优化生态基础等方式加速全面健康覆盖,推动科研成果落地。法国维希市副市长 Yves-Jean Bignon分享维希经验,依托温泉资源,形成本地化健康经济生态产业链,并将科研与实践结合,推动可持续治理。

WHO全球环境健康科学顾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黄薇,WHO气候与健康变革行动联盟秘书处负责人ELENA Villalobos Prats,欧洲温泉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Anne Gonneau,丹麦农业和食品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劳九迟,德凯中国区管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审核总经理韦斌生,中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罗凤鸣,海南保亭县委书记穆克瑞,法国维希市副市长Yves-Jean Bignon
携手同行
会议期间,受WHO邀请,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海南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行访问WHO总部开展深度合作交流。

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海南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行访问WHO总部举行会谈
WHO代表提出,希望能在保亭推进健康培训、城市健康工具箱、健康影响数据库及相关评估工具等方面应用。保亭县委书记穆克瑞表示上述内容契合保亭需求,保亭期待作为城市实验室、开展试点项目,与WHO携手推进相关合作。
WHO高度认同1.5度主动健康愿景,赞赏保亭的气候与健康整体解决方案,并强调跨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亚洲,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集群,其气候行动将决定全球气候未来。欧洲排放相对稳定,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中国的高校、地方政府及国家支持的项目具备强大能力,WHO希望将保亭试点项目与WHO环境部门在中国的研究项目相结合,借助中国经验影响全球,共同推动1.5℃主动健康倡议。“中国的角色不仅限于国内,更应在国际上发挥示范作用,如通过技术输出、标准制定等支持其他国家。”
后续行动
● 2025年启动中欧主动健康国际科研合作项目。
● 2025年成立“1.5度主动健康联盟”。
● 以中国海南保亭作为首个1.5度主动健康实践地,联合欧洲伙伴开展自然疗法、数字健康、营养食品、居住健康项目合作,构建主动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网络。